2022年9月14日,由BFC Group主办、国金证券冠名赞助的第八届BFC医疗健康产业商务发展与投资合作交流会在上海JW万豪酒店如约而至。尽管遇到今年最强台风“梅花”的影响,但难阻参会嘉宾的空前热情,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与以往一样,首日的会议以商务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拉开帷幕。我们有幸邀请到众多国内外行业大咖共同探讨医疗健康产业细分领域的商务发展合作趋势及机会。
台上:陆琦雯(BFC董事)
首个圆桌讨论由BFC执行董事Jia En Chin主持,连线了Debiopharm战略合作部门负责人Diana Pignalosa、Arrivent CBO 董丹丹、诺华制药Global B&L Partnering负责人Guillaume Vignon,与主会场的瓴路药业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晓雷、BMS 中国区商务发展负责人邬亮以及Jingrui Group董事长兼创始人David Preston一同就“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创新药企出海”一题展开讨论。多位嘉宾均提到企业战略契合度将是评估候选药物的核心考量点,除此之外,实力强劲的管理团队、坚实的临床数据以及产品的创新性都将吸引到国际合作伙伴的关注。
屏幕第一行从左至右:Jia En Chin(BFC执行董事)、董丹丹(Arrivent CBO)
屏幕第二行从左至右:Diana Pignalosa(Debiopharm战略合作部门负责人)、Guillaume Vignon(诺华制药Global B&L Partnering负责人)
台上从左至右:邬亮(BMS中国区商务发展负责人)、David Preston(Jingrui Group董事长兼创始人)、张晓雷(瓴路药业联合创始人兼CEO)
商务发展专场的第二个专题由BFC经理王轶卿主持,本次有幸邀请到了近一年在全球有着丰富成功案例的各位BD大咖:信达生物的首席运营官兼信达生物(欧洲)负责人Astrid Maria Dahl、礼新医药BD负责人王宇峰、和铂医药首席财务官陈颖颖、济民可信战略投资业务发展部总监董丹,以及博奥信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久,给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全球化合作中的思考、挑战以及对策。近年来,随着跨国产品授权交易的日益活跃,国内药企的研发能力不断被国外药企所认可,中国药企也迎来了自己的出海时代。嘉宾们首先对于为何要寻找国外药企合作伙伴而非国内合作企业发表了各自观点。后对于近年来交易趋势逐渐偏向早期产品,药企该如何判断寻求合作伙伴的时间点以及如何去平衡利弊得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诸位亦结合自身经验,与现场来宾们分享了其在与国外药企合作时,对方最为重视的部分以及国内药企最易忽视的部分,并且结合交易中曾遇到过的挑战向各位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屏幕从左至右:Astrid Maria Dahl(信达生物的首席运营官兼信达生物(欧洲)负责人)、陈颖颖(和铂医药首席财务官)
台上从左至右:王轶卿(BFC经理)、王宇峰(礼新医药BD负责人)、董丹(济民可信战略投资业务发展部总监)、陈明久(博奥信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稍作歇息后,我们继续开启接下来的议程。第三个专题请到君联资本总监杨树俊作为主持人,与线上接入的珃诺生物创始人兼CEO英伟文及亦诺微医药CFO杨家康,现场的西比曼生物CEO刘必佐、云南白药BD负责人严渊以及银诺医药创始人兼CEO王庆华,一同探讨药企间的多元化合作。各位嘉宾均结合自身背景与经验,就Biotech公司在考虑对外合作时以及Big Pharma在寻求合作创新时不同的侧重点及考量点提出了诸多极具参考意义的观点。
屏幕从左至右:杨家康(亦诺微医药CFO)、英伟文(珃诺生物创始人兼CEO)
台上从左至右:杨树俊(君联资本总监)、刘必佐(西比曼生物CEO)、严渊(云南白药BD负责人)、王庆华(银诺医药创始人兼CEO)
近十年,随着药品审批改革与资本力量推动,中国的创新药产业蓬勃发展,百舸竞流,创新药的价值成为了药企间交流的火热话题。随后的专题讨论中,ASC Therapeutics CEO姜儒鸿、默克雪兰诺BD总监王冰、罗氏中国BD负责人程秀、先声药业副总裁陈晨、上海医药全球研发合作部BD总监姜大为分享了各自对于创新药价值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专题由BFC经理张鸣冲主持,分别从企业家自身、MNC以及国内药企商务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问,剖析了面对目前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何判断且持续挖掘创新药的内在价值。
嘉宾们认为创新药的价值不仅在于机制创新与患者获益,更需要综合考虑未来商业化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医保集采、定价策略等各个因素,审慎而为。企业评估引进资产需与自身战略、临床管线、治疗领域适配,对短中长期全面布局。中国企业出海更需要注重资产定位与信息的有效传递。生物科技企业也可以利用创新平台技术提高研发效率,并最终将价值贯彻到后期生产。
屏幕:姜儒鸿(ASC Therapeutics CEO)
台上从左至右:张鸣冲(BFC经理)、陈晨(先声药业副总裁)、王冰(默克雪兰诺BD总监)、程秀(罗氏中国BD负责人)、姜大为(上海医药全球研发合作部BD总监)
在最后一个专题讨论上,来自主要亚洲医药市场的代表:Newsight Tech Angels CEO Toru Jay Seo(日本)、Eos Therapeutics CEO Agustin de la Calle(韩国)、Dr. Reddy’s Laboratories BD负责人Mayur Sangwai(印度)、Etana Biotech中国区BD负责人郭泽彪(东南亚)、Hummingbird副总裁Lisa Ooi(新加坡)共同探讨了如何共建亚太创新药合作生态体系。专题由BFC董事刘颂主持,围绕这些亚洲主要市场的市场环境、准入、医保、渠道以及BD交易的关注点与模式展开讨论。随着各个医药市场的发展,区域化的合作也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关注,日本市场明确的头部效应、韩国市场Biotech的百家争鸣、印度市场由仿制向创新的转型、东南亚市场效仿中国的发展途径、新加坡有限的市场规模内更早寻求全球化。各自特点鲜明,给大家也带来更多思考,如何在不同市场寻求不同的机会,匹配合适的战略至关重要。最后,每位讲者还分享了如何与本国企业打交道的建议,重点聚焦文化的理解、更快打造战略互信、除业务本身同时关注团队的融合都是成功打造亚太创新药生态体系的基石。
屏幕第一行从左至右:Toru Jay Seo(Newsight Tech Angels CEO)、Mayur Sangwai(Dr. Reddy’s Laboratories BD负责人)
屏幕第二行从左至右:Lisa Ooi(Hummingbird副总裁)、Agustin de la Calle(Eos Therapeutics CEO)
台上从左至右:刘颂(BFC董事)、郭泽彪(Etana Biotech中国区BD负责人)
2022年9月15日,由BFC Group主办、国金证券冠名赞助的第八届BFC医疗健康产业商务发展与投资合作交流会在上海JW万豪酒店继续举办,医疗健康市场的回顾、2场嘉宾圆桌讨论和40多家企业路演吸引了600多名观众到场观摩将会议推向高潮。
首先,BFC高级分析师夏陈悦带来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回望”主题演讲,结合了实践经验和市场专业数据,阐述了2022年截至8月31日以来,医药板块二级市场的表现和一级市场的投融资趋势,并展示了细分领域Top10的投融资事件。
台上:夏陈悦(BFC高级分析师)
接下来,7位投资界赫赫有名的资深专家对“医药投资逻辑的变化如何改变中国医药产业格局”进行的探讨。在GT创投创始合伙人李铭曦的主持下,奥博资本执行董事刘一夫、龙磐投资合伙人张发明、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晨兴创投董事总经理薛文煜、鼎晖VGC高级合伙人柳丹、涌铧投资合伙人陈文分别发表了自己对于医药投资逻辑的变化的看法。涌铧投资合伙人陈文提到集采会带来行业的变革和长期的影响。鼎晖VGC高级合伙人柳丹表示,二级市场的表现已经影响到了一级市场的投资。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也表示,现在很多机构的投资阶段已经变得更早,投资方向也已经变得更新。晨兴创投董事总经理薛文煜表示,Biotech是长周期,总的来说,医药投资的长期逻辑没有变,对于医疗的需求仍然没有变。然后奥博资本执行董事刘一夫表示,走出寒冬需要国际化,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市场,他对于中国未来5年的Biotech是看好的,在这其中,教授们如何从一个scientist转变为entrepreneur,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资本的力量。
台上从左至右:刘一夫(奥博资本执行董事)、张发明(龙磐投资合伙人)、李铭曦(GT创投创始合伙人)、陈鹏辉(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薛文煜(晨兴创投董事总经理)、柳丹(鼎晖VGC高级合伙人)、陈文(涌铧投资合伙人)
在第二场圆桌讨论环节,我们也有幸邀请到几位行业专家针对“A股和港股市场表现及其对一级市场的影响”这个主题进行了探讨。在国金证券董事总经理郭菲的主持下,天境生物COO叶霖、国金证券董事总经理李敬雷、泰福资本创始合伙人H.J. Jiang、楹联健康基金管理合伙人罗鶄、汇添富基金基金经理刘江发表了自己对A股和港股市场表现及其对一级市场的影响的见解。讨论过程中,天境生物COO叶霖表示,香港和美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残酷,需要有很强的pipeline才能在美股市场立足,A股对大部分企业比较友好。国金证券董事总经理李敬雷表示,集采对行业是好事,他始终认为,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帮助医药行业发展的,他不认为现在是寒冬,而是回撤,他对于二级市场医药投资充满信心。
台上从左至右:郭菲(国金证券董事总经理)、叶霖(天境生物COO)、李敬雷(国金证券董事总经理)、H.J. Jiang(泰福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鶄(楹联健康基金管理合伙人)、刘江(汇添富基金基金经理)
下午,40余家医药企业分别在A、B、C三个分会场同时进行路演,每个会场均座无虚席。路演后许多嘉宾都与路演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这也达到了BFC举办交流会的初衷和公司的愿景:为企业与投资人之间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2022年9月16日,由BFC Group主办、国金证券冠名赞助的第八届BFC医疗健康产业商务发展与投资合作交流会进入尾声。今天的会议首先是由一场关于“创新驱动中国药企再出发”的演讲拉开序幕。国金证券的首席医药分析师王班首先分析了全球新药的研发趋势,指出获批创新药数量持续走高,而头部MNC的管线数量减少,接着分析了国内医药政策,指出带量采购已经成了常态化和制度化。
随后,19家企业分为了诊断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三个分会场继续进行路演,吸引了众多投资人慕名赶到现场进行观摩。
下午,BFC举办了6个精彩的嘉宾讨论专场,分别覆盖了创新药、IVD、器械公司等多个热点领域。
首先围绕着“创新药临床开发策略”,在惠每资本董事总经理黎敏奇的主持下,恒翼生物创始人兼CEO李元念、健艾仕生物CEO梅建峰、高榕资本执行董事李宁、瑞石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敏、AceLink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CEO沈宇乔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恒翼生物的创始人兼CEO李元念认为出海是必须的,因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全球都有的。他认为药物研发阶段处于临床II期是最合适出海的。瑞石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敏提到了出海所需要的资金以及必要性,资金包括CRO的费用、中心实验室和物流,这些费用是本土做的4倍,这些都是出海时要考虑的因素。
台上从左至右:黎敏奇(惠每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元念(恒翼生物创始人兼CEO)、梅建峰(健艾仕生物CEO)、李宁(高榕资本执行董事)、王敏(瑞石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沈宇乔(AceLink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CEO)
第二个讨论的议题是“生物医药企业的全球化创新及发展策略”,在朗盛投资合伙人李佳的主持下,通德资本创始合伙人肖振宇、凯思凯迪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徐华强、璧辰医药创始人陈晨、Proviva Therapeutics创始人周洪星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Proviva Therapeutics创始人周洪星提到,出海与药物研发的挑战是相辅相成的。通德资本创始合伙人肖振宇认为,做药还是要面向全球,去进入欧美市场,而且专利是很重要的,有自己的独家专利才更有竞争力。
台上从左至右:李佳(朗盛投资合伙人)、肖振宇(通德资本创始合伙人)、徐华强(凯思凯迪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晨(璧辰医药创始人)、周洪星(Proviva Therapeutics创始人)
第三个讨论主题是“后疫情时代IVD领域的机遇”,在翰颐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颖华的主持下,普望生物创始人兼CEO林标扬、予果生物COO马自立、毅达资本合伙人任正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毅达资本合伙人任正华表示,看好实验室自动化,在新冠之前,很多公司都没有提取核酸的自动化设备,而新冠之后终端需求发生了变化。当谈到如何看待IVD的全球化时,毅达资本合伙人任正华表示对诊断企业的全球化比较悲观,因为诊断产品的同质化更高。普望生物创始人兼CEO林标扬认为,全球化不能光靠价格,由于中国IVD企业的功力比较弱,所以首先要解决国产替代的问题。
台上从左至右:周颖华(翰颐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林标扬(普望生物创始人兼CEO)、马自立(予果生物COO)、任正华(毅达资本合伙人)
第四个讨论主题是“新形态的创新药开发”,在苇渡创投合伙人亢卉的主持下,道远资本董事总经理陈艾、Cello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CEO张捷、血霁生物创始人朱芳芳、中美瑞康创始人兼CEO李龙承、国投创业投资副总裁陈筑熙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Cello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CEO张捷指出,中美科技差异太大,美国人才很多,我们需要紧跟西方的研发步伐。道远资本董事总经理陈艾指出,虽然中国的创新和美国差的较远,系统研究一个药物靶点要花费很长时间,但他个人认为转化医学是中国的强项,临床样本多,利用组学的方法可以快速拓展新的靶点。
台上从左至右:亢卉(苇渡创投合伙人)、陈艾(道远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捷(Cello Therapeutics创始人兼CEO)、朱芳芳(血霁生物创始人)、李龙承(中美瑞康创始人兼CEO)、陈筑熙(国投创业投资副总裁)
第五个讨论主题是“小分子药物研发新趋势”,在康哲药业首席投资官(大中华区)姜非的主持下,维眸生物高级副总裁李勇、创东方投资合伙人卢刚、科州制药董事长田红旗、挚盟医药总裁兼CEO陈焕明、德诚资本合伙人徐强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挚盟医药总裁兼CEO陈焕明认为,小分子药物看似在衰落,但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相比于大分子有独特优势。他认为药企应该从临床需求出发,利用自己的经验做擅长的领域。德诚资本合伙人徐强指出,他还是非常关注target therapy的机会,小分子是他们重要的投资方向,他认为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应该更聚焦于临床需求,只要能达到医疗需求,大分子和小分子都是有投资空间的。
台上从左至右:姜非(康哲药业首席投资官(大中华区))、李勇(维眸生物高级副总裁)、卢刚(创东方投资合伙人)、田红旗(科州制药董事长)、陈焕明(挚盟医药总裁兼CEO)、徐强(德诚资本合伙人)
最后一个圆桌讨论的主题是“器械公司的“硬科技”与“商业化””,在源星资本投资总监张雯卿的主持下,聆通科技创始人兼CEO陈赤榕、奥精医疗董秘兼副总经理仇志烨、北极光创投合伙人于芳、精微视达CEO冯宇、本草资本投资总监耿向楠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聆通科技创始人兼CEO陈赤榕指出,硬科技首先要满足未解决的临床需求,其次是要多学科融合,例如声学、材料学等。当讨论到医疗器械的出海时,奥精医疗董秘兼副总经理仇志烨指出,不管是业务上还是资本市场的信心,脊柱集采也影响到了奥精医疗,公司目前也在发展神经外科领域,对于他们来说,找准赛道,以及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最重要的。北极光创投合伙人于芳认为,医疗器械一定要做国际化。
台上从左至右:张雯卿(源星资本投资总监)、陈赤榕(聆通科技创始人兼CEO)、仇志烨(奥精医疗董秘兼副总经理)、于芳(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冯宇(精微视达CEO)、耿向楠(本草资本投资总监)
为期三天的第八届BFC医疗健康产业商务发展与投资合作交流会顺利开展并谢幕。2场关于资本市场的回顾与展望演讲、13场嘉宾讨论、60余家企业路演累计吸引超过600名观众到场观摩。BFC将持续为企业与投资人之间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